党性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21


教学模块    党性教育

       宁德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闽东的山山水水都铭刻着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闪烁着老区人民的不朽精神,流传着革命的火种和优良传统,闽东是福建省红色旅游当之无愧的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闽东这块红色土地上,就建立了党组织,燃起了革命烈火。1931年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来到闽东,与范式人、叶秀蕃、马立峰、阮英平等当地党的领导人一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1934年成立了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创建了面积达1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闽东苏区,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8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央红军长征后,闽东红军独立师坚持以边远山区为根据地,进行了三年游击战争,成为我党在南方有重要影响的8个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闽东这块红色土地上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惊世英烈和传奇故事。有被誉为“闽东苏区刘胡兰”的福安松罗南溪“九家保”女英雄施脓禄,为营救叶飞等党组织领导人脱险,带领九户群众联名担保惨遭报复,被残暴地砍成四块,壮烈牺牲;有比“狼牙山五壮士”早5年的蕉城虎贝“百丈岩九壮士”英雄们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砸烂枪支,纵向跳下悬崖的英雄史诗;有“三都澳红嫂”之称的福安市松罗乡小坑村畲族妇女蓝金妹,为营救曾志将自己怀抱的孩子丢在路边草丛中的“畲嫂弃儿救曾志”壮举;有被原海军司令员叶飞上将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海上游击独立营”,活跃在霞浦西洋岛上;有被誉为红军长征中“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红军总部二局局长,无线电台台长的蔡威烈士;还有被搬上舞台,家喻户晓的 “沙家浜”故事,她的原型就是闽东独立师北上抗日改编的新四军六团在阳澄湖畔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36名伤病员。这支由闽东子弟兵组成的部队,如今已发展壮大为当今中国十大王牌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0集团军,成为福建省从革命老区中走出的部队中目前唯一仅存在人民解放军序列的一支部队。闽东,丰富的红色资源、众多的红色史迹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最为理想的现场教学点。


现场教学点

       蕉城区蔡威纪念馆、蕉城区虎贝乡百丈岩(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百丈岩九壮士的悲壮事迹)、蕉城区霍童镇支提寺(闽东独立师成立纪念地)、省廉政教育基地福安市廉村、闽东革命纪念馆、福安市柏柱洋(闽东苏区纪念馆)、屏南棠口镇(新四军红六团北上抗日出发纪念地)。


福安市廉村--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

       廉村,原名石矶津,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北部2公里,福安市区西南方向,系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故里,因唐肃宗皇帝敬其为官清廉,特敕封“村为廉村,水为廉溪,山为廉岭”,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皇帝敕封的以“廉”字命名的村子。廉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生态文化村,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水碧山青。唐宋时期,这里人才辈出,文风大振,出了33个名进士而以“进士村”远近闻名;明清时期,这里成为交通要道和重要物资集散地,有“十里长街不打伞”之誉。现存的古城堡、古官道、古码头、古祠堂、古民居、古木雕、古石雕、古字画以及大量的民俗文物,尽显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更体现着廉村丰富的廉政文化。


蔡威事迹展陈馆

       蔡威原名蔡泽鏛(1907.4--1936.9),乳名景芳,1907年4月生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原宁德县)名门望族。蔡威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者,是隐蔽战线杰出的无名英雄。1930年10月受党中央派遣到鄂豫皖苏区创建无线通信和技术侦察工作,曾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台长、二局局长和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破译敌军大量密码,为粉碎敌人的围剿和长征的胜利屡建奇功,做出了特殊贡献,被誉为“红军的活菩萨”。在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中积劳成疾, 于1936年9月22日不幸病逝,年仅29岁。由于地下工作和技侦工作的特殊性,蔡威生前的身世和英雄事迹鲜为人知,1985年其身世才得以确认。由于蔡威的特殊贡献,蔡威故居被评为福建省四大红色名人(毛泽东、朱德、张鼎、蔡威)旧故居之一。1987年由迟浩田题写的“蔡威事迹展陈馆”开馆,由徐向前元帅提写的“无名英雄蔡威”牌匾就珍藏在蔡威事迹展陈馆里。

柏柱洋--“闽东延安”
       素有“闽东延安”称誉的柏柱洋,位于福安市溪柄镇,由大小36个自然村组成,这里留下许多革命旧址群,迄今保护较好--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共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共青团闽东特委等4处旧址。闽东红带会旧址在千年古刹狮峰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在立峰村建有马立峰纪念碑、亭及故居纪念馆;2009年在斗面村建成了占地15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闽东苏区纪念馆,存有300多幅闽东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图片资料和60多件革命文物。这些历史文物集中体现了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立峰、詹如柏、施霖、张少廉等闽东苏区优秀领导人领导闽东革命英雄事迹。柏柱洋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待前来瞻仰的各界人士达10万多人次。


霍童支提山--闽东独立师诞生地
       支提山曾与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并称佛教五大名山,传说为天冠菩萨道场,《华严经》载有“不到支提枉为僧”之言。同时,霍童还是道教圣地,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1934年9月,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决定,连江的闽东红军独立第13团、福安的闽东红军独立2团、寿宁独立营在宁德县桃花溪支提寺胜利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冯品泰,政委叶飞,副师长赖金彪,下辖3个团,2个独立营,1个特务连,共1600余人,940多支枪,由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直接领导。闽东红军独立师的成立,标志着闽东工农武装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百丈岩--闽东狼牙山九壮士

    “百丈岩”位于蕉城区虎贝乡狮子峰北侧东源村附近。1984年在纪念闽东苏区创立50周年时,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展示了一尊“红军血染百丈岩”的塑像,九壮士栩栩如生,动人心魄。1994年,叶飞副委员长在百丈岩的崖壁上题词,如今油漆虽已脱落,但与崖石同色的“百丈英风”四个大字反而显得更加苍劲与沧桑。1936年,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进入最艰苦卓绝时期。红军闽东独立师在叶飞、阮英平等带领下艰难地反“围剿”。1936年9月的一天,闽东特委组织部长阮英平带领独立师第三纵队120余人,从连江、罗源一带转战到宁德虎贝乡东源村。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第三纵队第二支队,与敌殊死搏斗,弹尽援绝,最后阮吴近、冯廷育、余深德、高细瑶、谢兆量、何帮灿等九位红军壮士毅然从百丈岩顶纵身跳崖,壮烈牺牲。


屏南棠口村--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出发地

 
      棠口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是集古建筑文化、科举文化、戏剧文化和革命遗址等在内的文化内涵之村。1938年2月,闽东红军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共1300余名将士,由叶飞、阮英平率领,告别闽东父老乡亲,从屏南双溪、棠口出发,踏上抗日征程。这支在闽东诞生的英雄部队,不仅在抗日战争中火烧上海虹桥机场,引起世界关注,在血战郭村、黄桥决战、车桥决战中,打出军威,威震华中;而且,在解放战争的苏中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固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以及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无坚不摧,屡建奇功;在和平年代的“98”抗洪、汶川地震救灾中,都冲锋战斗在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著名京剧《沙家浜》讲述的就是老六团36名伤员与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的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